为保证焊接构件性能与质量,提高焊缝金属的塑性,消除或减少焊接残余应力,防止产生裂纹,必要时需对焊接构件进行热处理。根据热处理工序与焊接工序的先后顺序,常把焊接构件的热处理分为预热处理、后热处理和焊后热处理3种。
一、在进行热处理之前需要进行预热处理,也就是在焊接前对结构件进行整体或局部加热。其目的是减缓焊接接头加热时温度梯度及冷却速度,适当延长焊接接头从800℃降到500℃ 的冷却时间,以利于焊缝中氢的逸出,减少产生淬硬组织,防止冷裂纹的产生。
二、其次就是后热处理是在焊接停止后,立即用预热装置加热焊件或焊接区,并保持一定时间。其目的是使焊缝金属中的氢充分逸出,防止裂纹的产生。实际应用中,对强度等级较高的低合金钢和厚度较大的焊接构件,后热处理防止裂纹产生的效果更为明显。选择合理的后热处理温度,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预热温度,甚至取消预热。
三、在焊接构件焊接完成后,对其进行整体或局部热处理。其目的是改善金属的组织和性能,降低焊接残余应力,软化焊接热影响区的淬硬组织,提高焊接接头韧性以及结构的几何稳定性。根据焊后热处理目的不同,可将其分为去除应力热处理、焊后退火、正火、淬火、低温去除应力等。
|